三格式化粪池 三格式化粪池是采用了三相分离技术的新型化粪池,是相对于传统的“泥水混合”化粪池的原创性塑料处理设施,兼具污水处理与污泥处理的双重功能, 化粪池特点推流式工艺流程技术泥水接触混合”污水处理技术适用领域MBR、人工湿地、生物滤池等 三格式化粪池所采用三相分离技术措施,将污水处理与污泥消化的工作过程分隔,使化粪池内的污水、污泥、消化气处于三相分离的状态,避免了泥水混合情况下消化气、污泥对污水处理干扰的现象,使污水净化、污泥降解分别处于符合各自工艺需求的良性环境条件,提高工艺效能,具有“固泥、消污、净水”的性能。 技术应用 用于水污染治理中生活污水、污泥的综合处理。 技术背景及原理 化粪池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属于基本污泥处理设施,主要用于生活污水处理,化粪池的工艺技术是污水与污泥接触的“泥水混合”处理技术,化粪池中沉积大量污泥,**污泥经过腐化降解,产生消化气,消化气上浮,一方面干扰悬浮物的正常沉淀,一方面气浮带起底部沉淀污泥。气浮现象有扰动污水与污泥的作用,能够提高污泥的降解消化的速率,但是,当化粪池的出水端存在泥水混合现象时,消化气和污泥则干扰影响了污水处理效果,出水水质变差,为了提高化粪池的出水水质,一般采取延长污水停留的方法,通过延长污水停留,可以一定程度改善出水水质,但是由于污水停留的延长,则需要增大化粪池容积,材料消耗增大,建设成本提高。因此,要在保持化粪池传统功能的同时,提高化粪池的性能,可通过消除化粪池后端工艺中泥水混合现象来解决,三相分离化粪池就是在此技术背景下的“泥水”处理技术。 污水处理对消除化粪池的气浮现象,效果明显,污水停留明显缩短,容积利用率提高。根据污泥沉淀和气体上浮的作用设计三相分离技术措施,将污水处理与污泥处理分隔在不同的空间环境中。通过在容器空间内设置三相分离器,将容器分隔为上下两个空间,下部是污泥消化室空间,上部是污水处理空间。污水在沉淀分离槽中进行污水处理,悬浮物通过三相分离器沉泥口沉入污泥消化室,当污泥分解产生消化气,消化气向上升,从三相分离器的清掏排气通道排出,从而避免了消化气进入污水处理空间对污水处理的干扰。污泥消化室属于相对封闭的[span]”死水区“,污泥可在厌氧情况下充分进行厌氧消化。 技术特点 固泥:根据物质守恒定律,污染物一旦产生,就必然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化粪池是生活污水的源头处理设施,如果不能将污染物固定在化粪池内,污染物就会随着排水进入后续处理系统或者水体中,造成水体污染等环境问题。三相分离化粪池的功能之一是存纳污染物,避免污染物向后续环境空间转移。消污:化粪池内微生物降解污泥中的**物,根据污泥衡敛消纳[5]理论,当化粪池污泥室的污泥量达到衡敛状态,输入的**物与降解的**物达到平衡状态,**物充分消化,化粪池内的**污泥零增长,有助于污泥实现减量化、稳定化。 净水:三相分离化粪池是通过生化作用和物理作用来净化污水。一般情况下,污水是通过絮凝、沉淀、吸附、**物分解、过滤等方式来实现水质的净化,三相分离化粪池内污水处理空间的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的过水断面设置生物滤床或截污装置,污水流经生物滤床时,一方面进行吸附、絮凝、过滤的物理净化,另一方面,由生物滤床形成了生物床,改善了微生物消化处理的环境,提高了局部**物浓度,通过生物床的生物降解作用对污水中**物降解处理。 高效:传统化粪池底部污泥降解释放的消化气干扰了悬浮物的沉淀,另外考虑水量变化的波动因素,化粪池的设计污水停留为12小时以上,一般取12-24小时[6],在三相分离化粪池中,消除了消化气对沉淀的影响,悬浮物沉淀缩短,此外,在平流式沉淀池中,沉淀与深度有关,在浅层沉淀池中沉降缩短,三相分离化粪池的有效沉淀深度减小,也可缩短了沉淀,因此,相对于传统化粪池,三相分离化粪池的污水停留至少缩短一半,在普通型三相分离化粪池中,沉淀槽内悬浮物自由沉底不**过2小时。 污水停留缩短,则容器空间利用率提高,单位容积的处理水量提高,综合效率提升。 经济、节材:由于三相分离化粪池污水停留缩短,单位容积处理水量大于传统化粪池,因此在设施生产建设过程中节约建材,体现经济性和节能节材。